close

   

 

  寧小妞:媽咪~你總算抓到我喜歡吃的濃稠度了吧

 

 

 

 

 

~從小妞11M開始嘗試煮泥,初期繳了不少學費(稻間米&大骨湯)

總該讓我抓到一鍋煮起來是:小妞愛吃的濃稠 & 剛好3餐的比例了吧=..="

 

 

本來想以泥的濃稠度(偏濃湯)來抓泥粥的濃稠度,沒想到小妞對泥跟泥粥的濃稠度的喜愛度相差十萬八千里

即使改了泥粥,小妞的食量有回穩,但...改了爐火煮還是邊吃邊唉

後來才發現:濃稠度的問題

 

 

起初是以1杯米1750cc的水量,逐量減到1300cc1000cc……

最後是以3/4杯米(冷凍過),900cc的水,泥粥的煮法才暫時塵埃落定,呼

 

 

分成3餐。1餐約280-300之間,可吃完,吃不完也不勉強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※冷凍米:依小妞的食量目前大概是1杯米,要煮新泥粥的當晚,會1杯生米+1杯水,裝到不鏽鋼碗裡,冷凍一夜

 

 

Q:為什麼要不鏽鋼碗?其他碗不可以嗎?當然可以阿,只是冰成塊狀的米磚不好取出,我都粗魯用敲的(下面會墊一塊布),這樣生米磚就可以取出。當然也可以溫和一點,提早拿出來退冰就可以

 

 

Q:為什麼要加1杯水?不加水也ok,只是米就會散散的,不是塊狀。

 

Q:冷凍米之前要泡過嗎?冷凍過後,其實米的內部組織已經被破壞,下去煮,一樣很快就化開。

 

Q:冷凍米還需要挑米種嗎?有冷凍過的話,我是覺得米種就沒有差。但如果沒有冷凍,只單純用泡過的生米煮,還是要挑過的米比較快化開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水量調減的原因

 

 

起初1750cc的水量,要搭配小妞愛的口感(偏濃,幾乎不見水,但挖起來還是會滴下去的狀態)。煮粥的部分就需要熬煮20分以上,搭配泥汁還要煮15分。水分的部分就會少很多,同時周整個都花開花開到極致。

 

只是相對的,這鍋泥粥,就會變成有點爛泥的狀況,而且很「歌」。簡單說,整鍋煮起來是泥粥沒錯,但整體就是偏泥了,米粒散開到有點泥了

 

 

 

 

再以1750cc的水量,粥大概煮15分左右,泥汁在一同熬煮10分。就會發現整鍋泥粥,會變的太水,隔天小妞會不愛吃。當餐煮的會更水~”~

於是乎當我覺得熬得差不多化開了,我就會進行繳學費的動作:把湯撈掉(心痛…)

 

 

 

 

以上做法,不是以冷凍米的煮法,若要煮到化開,還是需要較長的時間,不然顆粒感還是較為明顯。初期小妞新鮮還願意吃,吃1個月後就很反彈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經過幾次水量上的調整,煮出來幾近成品,但還是不斷再繳學費、再撈湯,以及冷凍米的煮法。根據每一次撈出來的水量,總水量扣一扣,就來到900cc這個數字。只不過用了冷凍米,水量也確定了,有時候不小心水分收的太乾,每次煮出來的稠度也就會不太一樣。煮出來就會偏稠,要吃之前再斟酌加水,拌成小妞愛吃的稠度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怎麼煮

 

 

 

 

白粥:

 

3/4杯米(冷凍米) + 900cc + 3/4匙海鹽,煮滾。

 

※剛倒入水會較為不滾,滾了之後就轉到小火,但湯面上,還是可以看到些微的水在小小跳舞。

 

※要記得過程中,想到還是要不斷的攪拌,以免「臭灰搭」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泥料:

 

1、先炒 or 汆燙 & 電鍋蒸的食材。處理完後擱置一旁靜候。

 

  

2在粥煮滾後,煮到呈現有些兒稠稠但依舊有水分時,撈個5大瓢白粥跟著食材放入調理機打成泥汁,再倒回粥裡拌一拌熬煮5分,熄火悶1H。香噴噴的泥粥就大功告成哩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nowmomo 的頭像
    snowmomo

    My Happiness & Our Princess

    snowm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