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小妞:我自己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1、泥的口感:

 

1-1濃稠度:太濃?太稀?是喜歡稠一點?還是水一些?還是濃湯感的稠度?只能靠媽媽多方嘗試。濃加水能調稀,但稀要變成濃稠只能加米阿乎、或是加白飯or馬鈴薯泥再打一次。

 

1-2細緻度:亦即有無顆粒感,是否滑順。有些寶寶初期吃泥,喜歡吃起來細細滑滑沒有顆粒感的口感,甚至有些寶寶也不愛沙沙的口感。

 

調理機的選擇就很重要: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Dr.Denmark/permalink/400312203385207/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Dr.Denmark/permalink/425059684243792/

 

1-3溫度:是否有燙過寶寶的經驗?媽媽會想或許有過吧,但有這麼嚴重嗎?有!我家寶寶就曾被我燙過,其實沒有很燙,但對寶寶來說,他們肉很細嫩阿,一點兒燙對他們來說就很難以忍受,所以在那之後,不管哪一次吃泥,第一口總是非常的抗拒,有時根本連吃都還沒吃,就一直唉唉叫。在我再三保證真的不會燙,她嘗試個幾口之後,總算願意信任媽媽,吃第一口泥總算不再鬧。

 

1-4甜度:我也是個新手媽媽,也曾經有過這種迷思:寶寶愛吃甜。

 

我個人認為可以加甜,但上方所提的1-11-2的「口感」才是關鍵。起初在準備寶寶泥,我也都是用甜泥,但…寶寶有吃比較好嗎?沒有,時好時壞,不禁讓我對甜度的考量產生疑問。後來做了兩個月的食物泥(畢竟新手做泥,有時候總是會手殘,打不出一樣濃度的泥,抓不好比例),某天誤打誤撞,總算讓我找到寶寶喜歡的濃稠度,便漸漸將甜度拿掉,因為我也害怕寶寶變成螞蟻,非甜不吃。實際上是媽媽根本沒抓到寶寶愛的口感,只是一味先入為主去幫寶寶想他愛甜?實際上…是嗎

 

有些媽媽會問:可是我真的一拿掉甜度,寶寶就吃得比較差。

如果吃剩的泥只差幾口,那幾口就當沒看見吧;若是試回她當初愛吃的甜度,真的吃得不錯,建議甜度可以每一回慢慢調降;若是試回原甜度還是不愛,可能就要著手往其他地方考量,而非甜度了。

 

 

 

 

2、生理因素:

 

2-1太餓:大人直接的想法是:很餓就趕快吃阿,哪有甚麼太餓沒耐心吃的,哪來太餓還用大哭的。別忘記他們還只是寶寶,才剛練習吃泥的小寶寶,對一向習慣吸吮就能填飽肚子的寶寶而言,「湯匙」就跟陌生人一樣阿,還是需要練習如何吃快一點,練習趕快張大嘴巴,但他們還沒那麼熟練,肚子餓當然就只能用哭來表達。

 

2-2太累:這還跟作息牽扯上關係,若是寶寶太累,就會無心思想吃飯。換作大人亦同,當大人很累很累,即使肚子有點空虛,還是會想好好睡一覺起來再吃。此時是要等寶寶睡一下再餵,或是先餵再讓寶寶休息,就要寶寶那時的月齡和看媽媽當下的判斷了。

 

2-3長牙:有些寶寶會受長牙影響,但影響會有多久,就要看個家寶寶的狀況。確定是長牙中的寶寶,熱泥的溫度盡量剛好即可,不要太燙,至於濃稀度是否要調整,也只能靠媽媽嘗試。但盡量不要把吃泥會哭這件事情,不斷與長牙連結,把吃泥會哭的原因歸咎於長牙。

 

 

 

 

3、先泥?後泥?

 

3-1先泥:先泥會哭的因素不單只是卡著「不習慣」跟太餓的問題,所以此時會哭的問題,必須要排除掉1-11-21-3的問題,確定寶寶對於泥的口感不挑,媽媽僅須保持耐心,慢慢引導寶寶習慣先泥。

 

當然先泥不是一下子就能上手,從後泥過度到先泥還是需要時間,寧妞也花了1個禮拜的時間才有算轉換成功,但要吃之前偶爾還是會因為沒耐心而哭,並不是轉換成功,就不會哭了。吃順一陣子後就不哭了嗎?不,之後可能還會再次面臨寶寶厭泥,需要改泥粥或是碎料粥的時期,又再次需要嘗試寶寶愛的口感。

 

寶寶先泥都好抗拒怎麼辦?:http://snowmomo.pixnet.net/blog/post/31323533

寧妞厭泥邊吃邊哭:http://snowmomo.pixnet.net/blog/post/31133257

 

 

3-2後泥:寶寶若是先喝奶,很可能喝奶就喝飽了,所以吃泥就會吃得比較不好,量也吃不了那麼多。泥的部分可以多備一些,但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都要餵完,先奶後泥應以「質」為重,讓寶寶了解可以用湯匙吃東西,也順便接觸一下奶以外的食物泥口感。

 

寶寶吃泥一直吐出來該怎麼辦?那是不習慣用湯匙吃東西,寧小妞剛開始也是這樣,都是圍兜兜吃光光。


新生兒會用奶瓶喝奶,或是親餵,這是一種本能。


但……湯匙的形狀並不太像嬰兒所熟悉的口感,奶瓶跟親餵,寶寶的嘴是貼緊吸吮,所以他可以控制怎麼讓奶吞下去。但是湯匙就不太一樣,寶寶不熟悉,甚至你用湯匙餵他,他會感到困惑,因為不太含、所以不太會含,理所當然就會從嘴角流出去,並不是他不愛,而是他還沒有習慣


一開始新手媽媽在嘗試副食品,都會很挫折,怎麼看他好像都不太會吃欸,都一直被圍都都吃掉,圍兜兜都比小主人還餓。如果寶寶沒有很抗拒到大哭大鬧、撇頭,只是單純吐出來、從嘴角流出來都算是正常的。(我家也是..放寬心囉)


不過起初嘗試副食品,就當玩票性質,有吃也好,沒吃也好,初期的後泥階段,只是讓他嘗試和知道:原來有湯匙這種東西可以用來吃飽飽。【現在是嘗試副食品,而不是要你有壓力不餵奶】,所以不需要給自己過度壓力,寶寶也會跟著緊張。

 

提早讓寶寶接觸副食品的好處:http://snowmomo.pixnet.net/blog/post/31323523

 

 

 

 

 

3、其他因素

 

3-1湯匙:湯匙的選擇只是輔助,前輩們推薦各式各樣的好用湯匙,盡量選定一支就慢慢讓寶寶練習用那支專屬湯匙吃泥,媽媽也學著拿那支湯匙練習手感。等吃得越好,餵食的技巧更佳,到時不管拿到哪一支湯匙,都能夠餵()得很棒。

 

好的湯匙很重要,但泥的口感若是沒對到寶寶的tone,再好的湯匙,也無法發揮效用。

 

3-2用餐氣氛:掌握大原則:愉悅、不威脅、不利誘、不動怒。

 

寶寶吃飯好不專心喔!該怎麼辦?可以拿玩具?要綵衣娛子嗎?http://snowmomo.pixnet.net/blog/post/31323507

 

寶寶吃飯一直動來動去,何時才能乖乖坐好吃飯呢?http://snowmomo.pixnet.net/blog/post/31252985

 

 

即便是其他因素,也是佔有很大的戲份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不論是「泥的口感」、「生理需求:餓、累、情緒表達、個性」、「媽媽的餵食手感」、「寶寶的吃泥技巧」,以上每一種原因都有可能,也會交叉影響,所以也只能盡可能排除,也是需要時間互相了解的。

 

不單是初期在引導寶寶作息時會哭,不習慣吃副食品會哭,遇到翻翻期會哭,長大了第一波分離焦慮也會哭,往後寶寶還是面不斷面臨寶寶哭的狀況,媽媽們不要怕寶寶哭,他們還無法表達,就只是個只能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的寶寶。

 

我們與朋友相識相熟到相知需要十年半載,更何況只是個剛出生沒多久,只能用哭來表達情緒的寶寶,當然得需要花更多時間跟耐心去觀察寶寶。時間久了,自然會明白寶寶在哭甚麼?真的可以嗎?當初前輩們這樣說,我也是半信半疑,但實際上證明,媽媽跟寶寶相處久了,大部分的哭都能了解寶寶要甚麼,至於不了解的部分也只能靠時間來磨合。我也不是百分百理解我女兒有時候在哭到底是要甚麼,但我不怕她哭,她哭我觀察,才能讓我們之間有所溝通

 

到板上的「問與答」只能問出個大概的回答,畢竟跟寶寶相處最長時間的還是媽咪您自己,每個媽媽能夠給的建議有限,最主要還是得靠媽媽平日與寶寶的相處,再將那些前輩們的意見吸收,長時間、不斷的反覆嘗試才能夠解除自身的各項疑惑。

 

 

 

 

Q:何時寶寶會張口吃泥

寶寶是寶寶,很多地方都還是需要父母教導。初期吃泥寶寶沒有邊吃邊大哭就很棒了。每一次的餵食,媽媽都可以表演嘴巴張大大給寶寶看,久而久之,寶寶也學會自己張大嘴巴吃飯的。只要您有付出,寶寶往後一定會回饋的,只是需要等待。(當媽媽的真的要學會「耐心」「等待」。)

 

 

Q:寶寶邊吃邊哭,不會有陰影嗎?(先泥初期)

當然不會,寶寶哭只是因為他肚子餓,但是又沒辦法即刻讓他肚子的空虛感消失,所以才哭的。所以他邊哭,媽媽還是可以繼續餵的。

 

會讓寶寶會對吃飯產生排斥是父母的態度、不適當的用餐氣氛,比方吃手就打,手亂揮也打,不吃就罵、邊吃邊哭也罵。其實寶寶吃飯犯不著打罵,詳情可以參閱這篇:http://mizuky.pixnet.net/blog/post/32162308

 

 

 

 

 

以上就大概這些,有想到再補充囉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nowm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